主页 > 改革动态 > 部门动态

中编办调研绩效管理“铜陵模式”

时间:2021-07-24 01:09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中编办调研绩效管理“铜陵模式”


中央编办和安徽省编办领导出席安徽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座谈会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中编办调研绩效管理“铜陵模式”


冯楚军研究员在工作座谈会上作公众评价方案设计与实践经验的报告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中编办调研绩效管理“铜陵模式”


中央编办和安徽省市县各级编办代表观摩我会举办的德尔菲专家会议

     3月27-28日,安徽省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座谈会在铜陵市举行,中央编办监督检查司司长田玉萍一行、铜陵市市长倪玉平、安徽省编办副主任郭本纯、张强以及铜陵、宿州、黄山、池州等市及金寨、休宁等县的编办负责人参加会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政府绩效公众评价”课题组成员冯楚军、侯兴龙、马乌莎出席了座谈会。
      铜陵市是国内首个由机构编制管理部门牵头、从职能履行效果管理的角度出发开展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城市。从2012年以来,从公众评价入手,逐步实现绩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初步形成了铜陵市绩效考评、绩效反馈、绩效监管、绩效奖惩、绩效整改“五位一体”的绩效管理体系。2014年,配合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出台,铜陵市绩效管理工作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其理念、方法和应用实效已经引起了中编办和国内政府绩效管理界的重视。
      作为从2012年起铜陵市市直机关履职考核公众评价的第三方评估机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的评估专家冯楚军研究员在座谈会上做了题为《铜陵市市直机关履职考核公众评价:方案说明和创新经验》的专题报告。报告指出,信息不对称、利益相关和角色扮演是政府绩效公众评价的三大问题,地级市市直单位绩效考评公众评价面临有限的行政成本、公众评价的结果要有可比性能用于排名、评价内容需要具有改革维度和地方色彩等三大约束条件。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铜陵市的“4224方案”能较好地解决绩效信息采集成本与绩效信息准确性之间的矛盾,是一个适合于地级市、有相当的推广价值的政府绩效评估应用方案。
      中央编办监督检查司田玉萍司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铜陵市党政机关绩效(职能履行)考评公众评价的创新实践意义,认为此举走在了全国前列。田司长指出,探索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被国家列入今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铜陵市的创新实践为深化改革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认真观摩和吸纳铜陵经验,为全国改革提供借鉴。
      座谈会期间,与会代表还全程观摩了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持的、为确定2014年度铜陵市直单位绩效考评公众评价权重系数而召开的德尔菲专家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