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改革动态 > 本会新闻

李晓超:对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

时间:2025-04-21 15:40

  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显示,面对极端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国内形势,在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加大的积极作用下,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但近一个时期美国“翻烧饼”式的酝酿出台的“对等关税”政策将是冲击下一阶段我国经济运行的最大事件和最不确定性因素,面对外部超常规不确定因素的冲击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形势,需要做好出台超常规应对政策措施的准备,对年初出台实施的政策措施要加力加码,确保国内需求有明显的回升,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一、一季度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宏观调控政策形成的拉力对冲了下行的压力

  一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GDP增速保持平稳,价格保持稳定低位,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增加。

  (一)GDP增速与上年四季度持平,比上年同期小幅回升。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与上年四季度增长5.4%持平,比上年同期增长5.3%回升了0.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速回升,第一产业增长3.5%,比上年同期增长3.3%回升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5.3%,比上年同期增长5.0%回升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5.9%。比上年同期增长6.0%回落0.1个百分点。

  5.4%的经济增速在世界上是比较快的增速。根据Consensus Forecasts 最新预测数据,今年一季度美国GDP同比增长2.4%,欧元区增长0.9%,日本增长1.8%,印度增长7.1%,我国仍然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增长比较快的国家。

  (二)CPI同比小幅下降,上年四季度为上涨,上年同期为持平。一季度CPI同比下降0.1%,上年四季度为上涨0.2%,上年同期为持平,其中,1月份CPI同比上涨0.5%,2月份下降0.7%,3月份下降0.1%,价格继续保持着低位的运行态势。CPI出现下降,说明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仍还比较突出。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保持了上涨态势,而且也较为平稳。一季度核心CPI上涨0.3%,其中1月份上涨0.6%,2月份下降-0.1%,3月份上涨0.5%。这反映出经济仍保持着一定的活力,经济运行也比较平稳。

  (三)调查失业率比上年四季度和上年同期均略有回升。一季度平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年四季度的5.0%回升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的5.2%回升了0.1个百分点,其中1月份为5.2%,2月份为5.4%,3月份为5.2%,总体上保持了基本稳定的态势。

  1月份全国城镇不包括在校生的16-24岁的劳动力失业率为16.1%,比上年同月的14.6%回升了1.5个百分点;2月份为16.9%,比上年同月的15.3%回升了1.6个百分点,今年的就业压力仍还比较大。

  (四)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增加。今年1月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4711亿元,比上年同月的2459亿元增加2252亿元;2月份顺差3459亿元,比上年同月的724亿元增加2735亿元,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多年以来顺差的态势,同时今年以来的顺差比上年同期增加较多。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顺差中,货物贸易继续保持顺差,服务贸易仍然保持逆差。1月份国际收支货物贸易顺差6342亿元,服务贸易逆差1631亿元;2月份国际收支货物贸易顺差4638亿元,服务贸易逆差1178亿元。在国际环境趋于更加复杂严峻形势下,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仍实现较大顺差,充分说明我国经济有着较强的韧性和回旋空间。

  二、受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回升

  一季度工业、投资、零售和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增速在动态上出现了回升趋势或大体相当,宏观调控政策是有效的,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整体经济的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工业生产增速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均保持回升。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比上年全年增长5.8%回升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6.1%回升0.4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7.7%,不仅比1-2月份增速有明显的回升,而且也是近几年以来月度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最快的一个月份。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年全年回升,比上年同期略有回落。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2%,比上年全年增长3.2%回升1.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4.5%回落0.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比,第一产业投资增速回升明显,同比增长16.0%,比上年同期回升15.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略有回落,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同比增长0.1%,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年全年回升,比上年同期略有回落。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上年全年增长3.5%回升1.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4.7%回落0.1个百分点。3月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出现了快速回升势头,同比增长5.9%,是一年来增速最快的一个月份,比1-2月份回升1.9个百分点。

  (四)货物出口增速比上年全年有所回落,比上年同期回升。一季度货物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9%,比上年全年增长7.1%回落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4.9%回升2.0个百分点,其中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长4.9%,上年同期为下降2.6%;对美国出口增长5.6%,比上年同期增长2.1%加快3.5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增长9.2%,比上年同期增长7.7%加快1.5个百分点;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长10.7%,比上年同期增长13.0%回落了2.3个百分点。

  三、部分经济指标增长较为缓慢,影响了整体经济回升的力度

  一季度民间投资、第三产业投资、政府支出和货币供应量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放慢或增长仍比较缓慢,经济运行仍面临着比较大的下行压力,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仍是当务之急的首要任务。

  (一)民间投资和第三产业投资增长仍比较缓慢,增速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均变化不大。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4%,上年全年为下降0.1%,比上年同期增长0.5%回落0.1个百分点;一季度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1%,上年全年为下降1.1%,比上年同期增长0.8%回落0.7个百分点。这说明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生产经营活力还比较弱。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仍比较偏慢,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由下降转为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4.2%,比上年全年增长3.6%回升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6.7%回落了2.5个百分点,但增速仍比较偏慢;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增长11.1%,上年全年下降6.5%,上年同期下降10.2%,出现了由下降转为较快增长。一季度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广义政府支出同比增长5.6%,从拉动经济增长的要求看,还需要更快一些,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支出的力度。

  (三)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均保持回落,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长仍比较缓慢。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7.0%,比上年年底增长7.3%回落了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8.3%回落1.3个百分点,并且已连续3个月保持了7.0%的增速;3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6%,比上年年底增长1.2%回升了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2.3%回落0.7个百分点。从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价格的合理上涨要求看,货币供应量增速确实还是有些缓慢。

  四、对美国超常规的“对等关税”政策,需要做好实施超常规应对政策措施的准备

  近一个时期美国“翻烧饼”式的酝酿出台的“对等关税”政策将是冲击下一阶段我国经济运行的最大事件和最不确定性事件,面对外部超常规不确定因素的冲击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还大的形势,需要做好出台超常规的应对政策措施的准备,对年初出台实施的政策措施要加力加码,确保国内需求有明显的回升,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一)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实施,将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冲击。美国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旨在通过提高进口关税平衡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其中,对我国商品进口关税拟提高245%。这一超常规的政策将会依次推动世界价格的上涨,世界贸易的减少,世界经济增长的放缓。4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因受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影响,2025年世界贸易量将下降0.2%,较此前预测下调了3.0个百分点。根据过去历史的经验也必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上暴发了两次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金融危机,即1997年暴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暴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以及我国经济都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亚洲金融危机后的1998年世界经济增长2.84%,比1997年回落了1.11个百分点;国际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世界经济下降1.34%,而2008年增长2.06%。据此可以预期,“对等关税”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将是比较大的。

 

  面对1997年暴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暴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相应地都果断及时地采取了较大力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采取了较大力度的扩大投资和扩大消费的措施,都取得了经济保持总体稳定的明显效果,但确实是经济增速仍然出现了不小的回落,这充分说明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有着较强的穿透力和影响力。

  外部因素对我国经济影响大是由我国经济有着较高的对外依存度所决定的。199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为33.81%,美国为18.52%,日本为16.91%;200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为55.79%,美国为23.41%,日本为30.23%。较高的对外依存度决定了我国经济容易受外部因素变动的影响。

 

  202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为33.36%,美国为18.73%,日本为35.75%,加之美国采取的“对等关税”政策具有明显的直接性和高度的不确定性,可以说是一种超常规的政策,其对我国经济特别是经济增速的冲击将会更直接、更集中、更广泛,是一种超常规的冲击。应对这一超常规的政策,需要采取超常规的应对政策措施。

  (二)实施超常规应对政策措施,要以进一步扩大内需为中心。年初中央对今年的经济工作已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运行的态势,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美国近期采取不断加码不断变动的“对等关税”这一超常规的政策,需要做好出台超常规应对政策措施的准备。考虑到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的根本矛盾和问题是需求不足,而“对等关税”政策的核心就是抑制国外需求,超常规的应对政策措施就要坚持用确定的政策应对不确定的冲击,以扩大内需为中心,以超常规力度为要求,确保需求的稳定增长,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

  一是适当提高年初安排的财政赤字率。年初中央确定的财政赤字率为4.0%,是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作出的安排,当下的形势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有必要对财政赤字率作出调整,以扩大国内需求。据初步测算,提高财政赤字率1.0个百分点,大约会增加1.5万亿元的财政支出,直接的效果会形成国内需求的扩大,同时还将会发挥着示范和乘数的作用。扩大的财政支出可用于中央已作出安排的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城市更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同时还要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

  二是切实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目前我国消费不足,有消费领域窄、消费制度限制、消费时间不足等因素的原因,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居民收入增长较为缓慢,居民收入占比偏低。2022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总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比重为60.8%,同年韩国的比重为70.7%,2016年美国为66.8%,英国为67.4%。偏低的居民收入比重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消费能力,影响着消费的增长,需要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提高居民收入比重。促进居民经营收入的增长,目前我国居民经营收入比重明显偏低,2022年我国居民经营总收入占居民总收入比重9.4%,韩国为19.7%,2016年美国为21.5%,英国为20.7%,需要促进多种形式个体工商业发展,增加居民经营收入;拓宽居民财产收入渠道,目前我国居民财产收入过于依赖利息收入,2022年我国居民利息净收入占居民财产收入比重为65.3%,韩国为-14.8%,2016年美国为-0.6%,英国为-0.9%,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居民红利收入、地租收入和其他资产收入;下调个人所得税率,可考虑按照收入高低的次序、下调逐步加大的方式下调个人所得税率,同时也有利于调整收入分配的差距。

  三是要实施更加宽松的宏观调控和制度管理。货币政策要由“适度宽松”调整为“宽松”,近期可考虑下调准备金率和利率,同时考虑到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企业日趋小型化、变化日趋常态化的特征,货币政策要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总量的管理上。适应服务消费多样化趋势,进一步放宽服务消费领域;放宽对个体经营者经营场所的限制,为低收入群体获得经营收入提供更多的便利。切实落实各类休假制度,为消费者提供充足的消费时间特别是服务消费的时间。积极探索推进农村改革,为农村居民获得更多财产收入和经营收入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系我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