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点专题 > 宏观经济形势与改革走势座谈会 > 2013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

宋晓梧:如何处理好问题导向和目标模式、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1-07-24 01:02

      我听了一些学者的发言后有一点想法,谈谈找突破口的时候,如何处理好问题导向和目标模式、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导向的改革路径可能在短期内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对于中长期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我认为问题导向的改革路径与目标导向的改革路径需要相互结合。问题导向大家比较赞成,在发展高层论坛上,吴敬琏老师明确提出下一步是问题导向的改革。但我们都知道,他对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很明晰的,在这个前提下,他提出以解决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为改革的重点。实际工作中我感觉有时解决问题短期内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行政手段,投资指标分解下达,项目指标层层下达,现在重视民生了,各类民生项目也制定行政指标,层层落实。我们一面说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一面遇到问题就设立行政指标,依靠行政手段去解决,致使政府管得越来越细,又越来越宽。可是有时候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和价值导向、目标模式可能是违背的,如果过分强调问题导向,我担心出现新的问题。比如有的地方的机构改革经验,明确实行党政合一。当前看机构重复,党设一套管经济的、行政设一套管经济的,合在一起机构的确精简了,效率提高了。短期看,或者3、5年内看,这个地方的试点效果是好的。但是,我还是坚持不赞成党政合一的改革,因为从长远看改革的方向肯定是党政分开,党要管党,不要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党政不应该合一。但就一地、一时看,现在解决机构重复,叠屋架床、精简人员、提高效率,搞党政合一还真见效果。
     问题导向的改革在短期内可能解决问题,但也可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相违背,因此,问题导向需要与价值取向和目标模式相统一。例如,现在普通工薪阶层工资低,收入分配差距大,要提高农民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如果只从问题出发,不考虑价值取向和目标模式,最有效的办法是下行政指令,明确企业工资必须提高多少。有的部门领导建议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必须要和企业的效益挂钩,必须和企业高管收入挂钩。我们知道,国企现在也不可以用行政办法指令企业提高工资,国企改革的起点就是扩大企业自主权,赋予企业用人和工资自主权。现在民营企业中就业人数占了城镇总就业人数近80%,我们能行政干预他的工资自主权吗?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冲突了。当然,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也不是雇主单方说了算,要与工会进行集体谈判,我们叫集体协商,这是劳动力供求双方集体讨价还价的市场机制。改革的方向肯定要让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让企业有工资自主权。怎么能用行政手段要求企业效益和职工工资挂钩,不能说企业效益提高了,工资就一定要上涨。那么企业效益下降了可以相应减少职工工资吗?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我们企业中的工会领导人都是“副厂级”待遇的高层管理人员,在职工利益与雇主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难以代表职工利益。此外,雇主组织的独立性也需要加强。深层次的改革进展迟缓,这些年我们解决很多具体问题又回到行政办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不得不重复计划经济下的那一套,所谓“老大难老大难,老大挂帅就不难”,党政一把手重视就不难,一把手说今年投资增加50%,就真能完成,说增加60%,党政工团齐动员,也能完成,但这与市场经济背道而驰。
     选择改革突破口,以问题为导向应该是对的,但同时应该和目标模式、价值取向相结合。什么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基本经验,要把这些结合起来。不能说短期先把某个问题解决了,而不顾及长期的市场经济规律和目标。李克强总理最近讲改革要考虑长远,不要以近期的措施为将来改革制造障碍。这对我们思考改革的突破口和路径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