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和广州大学发展研究院承办的第十三届桂花岗论坛在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举行。来自广东省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界、政界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聚首一堂,学习与解读“中央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为广东国企改革创新建言献策。
本届论坛由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周林生主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资深高级专家黄挺、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易振球、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徐印州教授、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梁文才、广东省文联原巡视员廖曙辉、广东省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健、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余树华教授、广东省委党校杨平教授、广东省社科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刘伟研究员、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周凌霄副教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周建珊教授等出席论坛,对《指导意见》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周林生会长向与会专家简要介绍了省体改研究会多年来在国企改革领域所做的研究、咨询和培训工作。他说从我会的国资国企研究和相关咨询与培训工作来看,我们认为《指导意见》内容很亲切、很接地气、敢于碰硬,是新时期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纲领性文件,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
黄挺同志指出:首先,应该对《指导意见》来一次大学习,学习党中央与总书记的最新指示精神,在学习与探讨中力争使各界取得“共识”;其次,国企改革的重点在于解决好政府、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政府改革处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各界应促使政府的职能转变到位、不越位和不缺位,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最后,在企业分配制度方面,要真正实现全民所有,处理好经营者和生产者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切实改善民生。
易振球同志建议保留那些提供公共服务类的国企,并积极引入其他非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其次,他建议根据企业经营效率状况来差异化分担“国有资本应上缴公共财政的30%比例的收益”。
梁文才理事长建议根据意见进一步细化落实,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实行“一企一策”推动改革,同时主张建立国有资产公开交易平台,并细化相关交易细则。
徐印州院长强调国企改革是一重大事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他建议广东应根据中央文件精神设置改革时间表,以便于国企规划、落实各项改革方案。
廖曙辉同志指出《指导意见》指明的国企改革的方向与我国宪法中“两个毫不动摇”一脉相承,注重了国企与民企的“共同进步”;其次他建议要进一步丰富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来提高国有资本的利用效率;最后他建议要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精神,注重国企改革中相关法律的“废立改施”,做好相关法律衔接工作。
王健同志认为,《指导意见》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定位与突破,即国企、国资和混改。首先,国企层面的突破在于允许集团层面产权多元化与整体上市,并通过设定外部董事的比重来强化董事会的作用。其次,国资层面的突破在于强调资本运营公司的设立与薪酬改革。最后,他认为此次混改没有设定时间表是避免众企业一哄而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并建议将“股权激励”作为推进混改的一种动力。
彭澎研究员指出,《指导意见》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很全面,薪酬改革激励机制的三个原则非常准确;其次,他建议对一级集团混改外资能否参与的问题进一步进行研究;最后,他建议引入审计来完善国企监督机制,同时引入媒体监督、大众监督来帮助企业打造“阳光国企”。
刘金山教授认为《指导意见》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论断的进一步体现,是30多年国企改革的“顺流”与“归位”;其次,他建议下一步改革应注重增量方面的改革;最后,他认为国企混改上市后通过资本市场的信息公开可对国企形成一种“硬约束”监督,相比企业内部监督更有效,同时他认为职业经理人制度应成为市场运行的重要部分。
余树华教授指出《指导意见》最大亮点是实行分类改革;其次,他建议应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最后,他建议我国我省可借鉴西方国企在充分竞争领域的退出机制及其内部治理机制,以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
杨平教授从创新与“做蛋糕”的角度指出国企改革不仅要关注物质的增长,更需要关注人的成才、技术的开拓,需要涌现一大批创造性人才才能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因此他进一步建议混改过程中应注重推动“职工持股”,只有充分调动起企业中技术骨干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我们社会主义的发展才有动力。
刘伟研究员认为《指导意见》很好,有很多发挥空间。其次,他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要处理好增量和存量的关系。最后,他认为“国有民营”在公益事业上应该有所作为且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因此他建议在实践中引入此种管理形式。
周凌霄副院长建议应进一步明确国企公益类企业与商业类企业的划分标准;其次,他建议进一步研究民企参与国企混改中的具体方式及退出机制;最后,他建议进一步研究设立资本运营平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推进政企分开。
周建珊教授建议国企分类应按照经济学理论,把企业分为垄断、完全竞争、不完全竞争等几大类,这样会更为科学。其次,他建议要明确“国家持特殊股”的含义,以免令人产生歧义。最后,他建议把改革重点放在国资监管体制和资本运营两大领域。
广东改革智库核心载体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是广东省长期专注于国企改革与发展研究的社团。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省体改会作为原广东省体制改革委员会的研究机构,深度参与广东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政策调研和实施,包括产权制度改革、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股份制改革、公司制规范等改革政策。九十年代末后,省体改会全力开展国企改制咨询服务和国企改制政策培训,先后举办过国资、国企改革培训班50多期,培训国企中高层管理人员达8000多人次,为80多家国有企业提供改制咨询、改革方案的制订和指导实施,为推动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完成的国企改革研究课题成果,为党政决策提供了显著的参考作用。2005年广东发起国企改革攻坚战,当年1-9月,省体改研究会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各地市领导的支持下,组织我省47位专家分6个调研组,先后赴惠州、清远、江门、广州、深圳、珠海、湛江、茂名、中山、韶关、肇庆、云浮、汕头、潮州、汕尾、佛山、东莞等17个地级市和多家省属集团公司进行国企改革调研,基本掌握了各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成就、经验和遇到的主要困难。在深入调研各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情况基础上,组织专家完成《关于深化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几点建议》,分别获得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钟阳胜等同志的指示。4月28日,在惠州市联合举办“经济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高级研讨会”,会议充分肯定的TCL增量奖股的改革模式后来被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确定为国有大型企业的重要改革方式之一,至今仍然为重要改革途径。10月28日,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正式出台,俗称广东国企改革“28条”。钟阳胜同志事后当面表扬研究会负责人,他说:体改研究会为全省改革发展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为省领导提供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意见,其成绩在全省社团之中尤为突出。他对体改研究会2005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调研印象特别深,指出:体改研究会就我省国企改革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省领导是完全赞同的,已经全部采纳体现在“28条”之中。
近年来,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和广东省综合改革研究院,先后完成了广东省属国企改革发展调研报告、广州市国企改革发展调研报告,顺德国资国企发展规划,正在实施东莞国企改革发展调研报告和国企改革发展规划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各地政府立项的“十三五”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规划编制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