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政策论丛:中国社会安全网的制度建设》
“公共政策研究报告”系列展示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分年度完成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咨询报告,这些报告来自该部自立的课题,也来自有关政府和国内外民间机构委托的课题;“公共政策研究专著”展示的是该部高级研究员有关某一公共政策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公共政策学者文集”则展示的是该部高级研究员以发表或未发表的有关公共政策的论文、评论和研究报告组成的个人成果。当然,该文集也可以是针对某一公共政策话题所收集的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级研究员的特约文章。
书名:中国社会安全网的制度建设
作者:顾昕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公共政策文丛总序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实施了30年,但基本是以经济领域效率导向的改革和开放为主线,社会、文化尤其是政治领域的改革明显落后。这不仅导致经济领域的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开放步履维艰,而且阻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进程。未来的中国应该是与世界先进文明高度接轨的,更加开放,更加民主、平等和自由的中国。显然,当下和未来中国的公共政策过程将会面临更加复杂的选择,其难度也可想而知。这是因为经济政策的边际创新动力已经枯竭,而上述其他领域公共政策的边际创新才刚刚起步。我们开始进入一个航向尚不完全明确的深海区域。如果说河里有石头可摸,海里却布满了更多的暗礁!全面配套的转轨改革将更加艰辛。
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研究会几年前专门成立了公共政策研究部,陆续聘请了生活和工作在国内外的众多中国学者作为高级研究员,这些优秀的学者跨越经济、法律、政治、社会、文化诸学科,并长期从事公共政策的理论和咨询研究。从今年起,我们更以“公共政策研究报告”、“公共政策研究专著”和“公共政策学者文集”三个系列为组合,推出这套公共政策文丛,并将其作为一项连续出版的计划。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从而使国内公共政策的研究和讨论在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更深入的展开,并推动公共政策研究的本土化;同时着意培养政府和公众的公共政策意识,吸引公众更为理性的关注和参与公共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并为各级政府决策机构在制订和执行公共政策时提供可能的帮助。
其中,“公共政策研究报告”系列展示的是公共政策研究部分年度完成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咨询报告,这些报告来自该部自立的课题,也来自有关政府和国内外民间机构委托的课题;“公共政策研究专著”展示的是该部高级研究员有关某一公共政策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公共政策学者文集”则展示的是该部高级研究员以发表或未发表的有关公共政策的论文、评论和研究报告组成的个人成果。当然,该文集也可以是针对某一公共政策话题所收集的该部高级研究员的特约文章。
在宪政制度比较发达的国家,公共政策的提出、制订、执行、监督和评价是一个由公共政府主导,但同时高度开放,相关利益团体高度参与的制度过程,这个过程中当然也不乏各类研究咨询机构的参与。这必然是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方向。希望本文丛的出版能够为这一过程的逐步完善做出贡献。
作为公共政策研究部的现职主任和本文丛的轮值执行主编,我衷心感谢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团队慷慨而有力的支持,也衷心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北京出版中心王志毅总编及其编辑团队的高度认同和高效高质的编辑工作。
余 晖
2008年5月14日
书名:中国社会安全网的制度建设
作者:顾昕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内容摘要:
在转型期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建立的社会安全网已经千疮百孔。中国亟待构建新的社会保护体系,为弱势群体或者所有因社会风险而蒙受损失的人提供一个社会安全网。顾昕教授在本书中研究了我国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与医疗救助体系的建设,既立足本土,深入调研浙江、福建等地基层善;又放眼东南亚经验,结合其多年留洋背景,为我国制度建设开拓出有益的思考角度。
顾昕教授是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北师大方案报告主笔,其方案曾在国内引起巨大舆论风潮,对政策产生了重要导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