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改革动态 > 本会新闻

曹文炼:新兴经济体货币金融合作越来越多

时间:2021-07-24 01:09

    11月1-2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举办的"2014’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在海口举行。论坛主题为"走向新常态的新兴经济体"。搜狐财经为论坛协办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曹文炼发表了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曹文炼:新兴经济体货币金融合作越来越多


  主持人,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我准备讲四个问题,一是新兴经济体货币金融合作日趋紧密;二是合作的环境和机制面临内外挑战;三是中国发挥的作用和未来合作的展望。
  一、新兴经济体货币金融合作日趋紧密
  刚才孟加拉的专家讲到我们不光要讲与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合作,关于这方面我理解的是,现在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合作不仅是面向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的,也是包括重点面向发展中国家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国家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异军突起,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对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的贡献度越来越大。根据IMF的数据,2014年新兴经济体的GDP平均增速将达到4.4%,高于3.3%的世界增速和1.8%的发达经济体增速。随着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经贸往来的不断深化,金融已成为彼此合作的重要领域,建立了多层次的金融合作机制和合作机构。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有的货币金融体系一方面形成了竞争,另一方面也形成了补充,与世界现有的货币金融体系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对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下面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第一,新兴经济体金融合作的背景,是国际社会普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金融结构的批评和质疑。比如说,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质疑,具有代表性的是信贷发放融资的苛刻性,以及治理效益。因为IMF跟美国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更多的是考虑美元发行国,更多的是受美国政府的影响。在G20峰会特别是金砖国家的推动下,2010年通过了IMF和世界银行治理改革的方案。简单的说,包括未来大规模的增加融资,扩大SDR的分配,扩大SDR的使用,提升新兴市场国家投票权等实质改革。但是很遗憾,由于个别国家,主要是美国未完成审批,所以方案至今没有通过。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也在看好创新全球的货币金融合作治理,包括最早在泰国建立的亚洲版的IMF,旨在提升本区域防范风险和应对挑战的能力。2000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签署了《清迈倡议》以后,《倡议》的范围与条款得到不断的扩大与完善。今年的7月17日,《清迈倡议》通过修订,也已经正式生效。
  第二,2013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的会议上达成共识,今年7月份在巴西金五国峰会上签署了成立金砖银行的协议,金砖银行正式成立。会议期间经过7轮谈判,通过了相关决定,即银行核定资本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500亿美元,创始成员为五个金砖国家,银行总部在中国上海,首个区域办公室设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行长在金砖国家中轮流产生,第一任行长由印度派人出任。
  第三,关于新兴经济体货币金融合作的主要成就。比如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协定,进展很快;再比如,金砖银行是2013年提议的,2014年就成立了。2003年10月份,中国正式提议,要筹建设立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间经过多轮的谈判,在今年的10月24日,包括中国在内21个国家正是在北京签署了备忘录,宣布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达成了基本共识,包括出资,包括所在地将设在北京。有望在不久的APCE会议上正式推出。
  二、合作的环境和机制面临的内外挑战
  欧元区当前在资产负债平衡表中遇到的困难,这对全球的金融稳定桎梏不小。金砖国家也好,新兴经济体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有必要主动的参与国际金融的治理和国际金融的改革。我觉得中国的金融体系,必须有65%中国自己的特色,剩余的两个20%美国、欧洲各占一半。
  三、中国的作用和合作的未来展望
  一是要保持合理的信贷货币增长,当前中国业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所以要通过深化金融改革,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支持金融体系的发展。二是加快"走出去",实现多层次的货币特色,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三是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等政策协调。四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治理的改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