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聚焦改革 > 领域改革

推动健全预算制度

时间:2024-08-07 15:2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并就健全预算制度等作出重要部署。

  在健全预算制度中,通过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强化对预算编制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指导、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等改革举措,推动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治理效能。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

  《决定》明确要求,“健全预算制度”。预算体现了党和国家意志,服务保障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重大战略、重大决策、重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完善政府预算体系、预算公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等一系列重要举措,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基本建立。同时,预算制度和相关管理工作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财政资源统筹力度有待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尚需加强等。

  “健全预算制度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健全预算制度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撑。预算制度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指导资源在市场中的优化配置,促进市场效率的提升,并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健全预算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健全预算制度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为国家战略任务的实施和基本民生需求的满足提供了必要的财政支持。”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表示。

  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夏磊也认为,预算制度是国家宏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明确提出“健全预算制度”,为新时代新征程财政预算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决定》提出,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

  马海涛认为,这一重要改革举措坚持系统观念,旨在将目前分散各方、尚未纳入规范统一的预算管理的各类资金统筹起来,重点在于全面增强财政资源统筹和存量管理的能力。此举有效结合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推进财政性资金“全口径”“全归集”“全方位”整合,有效提高财政资源配置的集聚效应,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成为我国财政管理现代化的关键一步。通过将所有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不仅将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的规范性,也为财政资源的合理分配提供了坚实基础。”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说。

  对于健全预算制度,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日前表示,要大力推进财政科学管理,提升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法治化水平,收入上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支出上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管理上更加突出绩效导向,“不折不扣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强化预算宏观指导

  《决定》提出,强化对预算编制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指导。专家认为,这就要求将党中央战略意图体现到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和改进财政宏观调控,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组合运用赤字、专项债券、财政补助、贴息、税收等多种政策工具,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强化对预算编制和财政政策的宏观指导,这要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财政资源的合理分配,还要加强对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李旭红说。

  专家认为,预算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完善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的约束机制,加强财政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决定》提出,统一预算分配权,提高预算管理统一性、规范性,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

  夏磊认为,我国财政体制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在给予地方财政相应自主权的基础上,《决定》突出中央的统一分配权。从纵向上看,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从横向上看,除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外,也要加强对其他政府收支的分配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发挥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预算公开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预算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强化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硬化预算约束、加强财会监督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强化外部监督的机制性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大预算工作力度,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有序推进预算公开工作,预算日益公开透明。

  “《决定》将预算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到了重要的高度。一方面,应统一规范各级财政预算管理,将制度规范与信息系统建设紧密结合,加强财政与行业部门信息互联共享,实现一体化系统在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全面运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预决算公开,完善预算公开和监督制度,切实改进公开手段,增强公开实效,提升公开的及时性、完整性、规范性和可获得性。”马海涛说。

  专家认为,要规范各领域、部门和单位预算支出管理,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和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花钱更加重视绩效

  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决定》提出,加强公共服务绩效管理,强化事前功能评估。

  夏磊表示,《决定》的要求体现出重视“绩效导向”,推进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财政紧平衡状态下,开展事前评估一方面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重大政策财政保障能力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是持续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提升财政可持续性的重要举措。”夏磊说。

  专家认为,下一步,要加快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提出,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扩大实施范围,强化功能作用。今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形成全面完整、结构优化、运行顺畅、保障有力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对宏观经济运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控作用更加有效,收支政策的前瞻性、导向性更加凸显,支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资本金注入渠道更加畅通稳定。

  在提升预算绩效方面,上述《意见》提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纳入绩效管理,推动预算与绩效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资金效能。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绩效评价制度,不仅有助于提升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还能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的财力保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和民生需求。”李旭红说。

  夏磊认为,下一步,要完善国有资本收益上交机制,促进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同时持续提升国有资本支出功效,发挥国有企业对重大战略任务的保障能力。

  按照《决定》部署,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从3个方面展开:健全预算制度;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财税体制是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发挥政府治理的效能,将有助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李旭红说。(记者 曾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