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改革动态 > 本会新闻

我会专家出席深圳房地产行业公益大讲堂 并发表主旨演讲

时间:2024-07-26 16:00

  7月25日,我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互联网与新经济专委会主任祝华新应邀出席由深圳市住建局指导,深圳市房地产业协会主办的第十四届公益大讲堂并作主旨演讲,公益大讲堂由我会科研部主任南储鑫主持。

  赵艾发表题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主旨演讲。赵艾讲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15个部分60条。在第11部分第44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里专门讲到房地产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层意思:加快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满足工薪群体刚性住房需求。支持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允许有关城市取消或调减住房限购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改革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这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认真落实。

  赵艾讲到,房地产业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房地产业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运行和金融稳定大局。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意义重大,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房地产特别是商品房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财政收入,金融贷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居民的居住质量等多个方面。目前房地产及相关产业产值占我国GDP的20%左右,房地产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40%,房地产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0%,房地产估值占全国城镇居民财产总量的60%。

  赵艾讲到,为了防范和化解房地产泡沫带来的巨大风险,从2017年开始国家开始着手进行调控,特别是2021年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债务实行“三条红线”,控制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规模,限制各类社会资本流向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打击炒房、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以及进一步限购、现贷、限售、限价等政策。随着国家和地方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落实,2022年开始,一方面全国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大多数城市的房价开始回落,房地产泡沫上升的势头开始受到遏制,应该说调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赵艾讲到,今年以来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有三个关于房地产发展的重要会议。一是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强调,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二是5月17日上午“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宣示了一系列国家关于房地产的重磅级政策,意味着2017年以来关于房地产特别是商品房的严厉的“限贷” 政策正式退场。5月17日也因此成为一个房地产市场具有转折点意义的特殊日子。三是6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着力推动已出台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继续研究储备新的去库存、稳市场政策措施。对于存量房产、土地的消化、盘活等工作既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又要稳妥把握、扎实推进。要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完善“市场+保障”住房供应体系,改革相关基础性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赵艾讲到,刺激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会逐步显现,由此而推动宏观经济形势会进一步好转。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会做出的《决定》,会大大提振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全社会的信心,同时会使体制机制改革释放的活力迅速转换为推动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所以尽管还存在不少挑战和困难,发展的基础尚需进一步加固,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是不言而喻的。一是房地产政策出现历史转折点。二是房地产市场积累的风险有望逐步化解。三是房地产会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轨道。四是有利于有效仰制房价。五是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基本清晰。稳地产的共识基本凝聚,出台相关救市措施的阻力大幅度减少,具体政策的落地和执行会比以前到位,有利于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措施,总的走势应该是比较乐观的。

  在《从房地产舆论看人心回暖》的演讲中,祝华新分析涉房地产舆情的一般规律,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吃透中央关于房地产的政策要求,用足政策红利,规避监管风险。在大众传播时代,房地产销售取决于业主口碑,当今的业主可谓见多识广,要建构“需供同智、买卖俱精”的房地产企业与业主关系,在开放性对话中建立良好互动,共同为实现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