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改革动态 > 本会新闻

李晓超|对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

时间:2024-04-24 09:06 来源: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
 

  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显示,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出回升向好的特征,积极的因素在不断积累,但回升的趋势仍不明显。

  二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上仍将保持一季度的运行态势,因受较高基数等因素的影响,大概率地将会有所调整。

  下阶段,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回升向好,需要切实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措施的同时,也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同时还可考虑按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对制约束缚经济回升的体制机制先行进行改革。

 

  一季度国民经济呈现回升向好的态势,

  上行的拉力和下行的拉力较为胶着

  一季度,国民经济整体运行保持回升向好的态势,GDP增速有所回升,调查失业率未出现大的变化,价格出现了恢复性的小幅上涨,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继续保持顺差。

  (一)GDP增速保持了回升的态势。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比上年全年增长5.2%加快了0.1个百分点,比上年四季度增长5.2%也加快了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4.5%回升了0.8个百分点。无论从动态的比较看,还是与同期比较看,增速都有所回升。

  回升的增长对实现全年增长的预期目标奠定了好的基础。一季度GDP增长5.3%比全年增长5.0%左右预期目标略快一些,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奠定了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回升的力度不强意味着促进经济增长加快的力量和减弱的力量仍处于胶着状态,增速也存在着减弱的可能,需要落实好已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能够早落实的要抓紧早落实,努力争取加快力量发挥的更充分一些,促进整体经济的回升向好。

  5.3%的经济增长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快的增速。根据Consensus Forecasts 最新预测数据,今年一季度美国GDP同比增长3.0%,欧元区增长0.1%,日本增长0.3%,印度增长6.0%,我国仍然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增长比较快的国家。按照主要经济体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进行初步估算,美国将贡献大约0.75个百分点,我国将贡献近0.9个百分点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最大的国家。

  (二)价格呈现恢复性上涨。一季度CPI同比上涨0.0%,其中,1月份CPI同比下降0.8%,2月份上涨0.7%,3月份上涨0.1%,呈现出恢复性上涨的趋势。自从上年4月份CPI涨幅回落到0.1%以来,到今年1月份CPI涨幅一直低于0.2%,其中还有5个月份在下降。CPI的这一走势充分说明经济缺乏足够的活力,消费需求仍较偏弱,但今年2月份和3月份,CPI出现了上涨,也反映出经济活力在不断增强。

  相比较而言,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以后的核心CPI要平稳了许多,涨幅自上年年初以来保持在0.4%-1.2%区间。更能反映经济活力的核心CPI涨幅较为平稳且偏低,既说明了经济活力仍不够强,也反映出经济运行的基本稳定。

  价格涨幅过高容易扭曲价格信号,造成盲目生产,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价格涨幅过低或下降容易打击企业信心,缩减生产规模,也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过去长期以来,政策对价格的过快上涨往往反应较快,但对价格涨幅的走低却反应不够及时。实际上,价格过快上涨或上涨偏低对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是不利的,都需要政策及时做出回应,以保持价格的适度合理的上涨。

  (三)调查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一季度平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年一季度的5.5%回落了0.3个百分点,其中1月份为5.2%,2月份为5.3%,3月份为5.2%,总体上保持了基本稳定的态势。

  但与上年四季度或更早时间比较,调查失业率还是有所上升,比上年四季度的5.0%上升了0.2个百分点,与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相比均保持了持平,但青年失业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今年1月份全国城镇不包括在校生的16-24岁的劳动力失业率为14.6%,2月份为15.3%,这充分说明今年的就业压力仍还比较大。

  就业压力大,有经济增长偏慢提供的就业岗位偏少的因素,也有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带来的摩擦性失业增加的原因。要缓解就业压力,还要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增长步入潜在经济增速轨道,只有经济的较快增长,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同时受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影响,经济结构在加速进行调整和转型,造成了一些劳动力退出就业、寻找就业的摩擦性失业状态,也加大了就业的压力。

  (四)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继续顺差。今年1月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2459亿元,2月份顺差724亿元,继续保持多年以来顺差的态势。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顺差是货物顺差与服务逆差综合的结果。1月份国际收支货物顺差4130亿元,服务逆差1671亿元;2月份国际收支货物顺差1977亿元,服务逆差1254亿元。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顺差,有利于汇率的基本稳定,也有利于拉动经济的增长。

 

  经济运行积极的因素在不断累积,

  内生动能仍在不断修复

  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回升向好稳的态势,其背后是一些积极因素的不断积累。这些积极因素,既是当前回升的基础,也是未来进一步向好的支撑。

  (一)供给方面,工业生产继续回升。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增长3.0%加快了3.1个百分点,更为可喜的是延续了上年后两个月保持在6.0%以上的增速。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2%,不仅保持了持续回升的势头,而且还扭转了2022年7月以来持续下降的局面。

  (二)内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回升。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5%,扭转了上年下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低速增长的态势,上年下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上保持在3.0-4.0%之间,投资增速的回升显示出投资动力有所增强。投资动力的增强主要表现在第二产业和服务业中的铁路运输、水利和教育投资增长较快,一季度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4%,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9.9%。服务业中铁路运输业投资17.6%,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3.9%,教育投资增长15.4%。

  (三)外需方面,出口在高基数上保持增长。一季度货物出口总值4.9%,比上年12月份增长3.8%加快1.1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增长0.6%加快4.3个百分点,更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增速是在上年同期较高基数上实现的,货物出口上年同期增长8.4%。其中,对主要经济体出口增速均出现明显好转,对欧盟降幅收窄2.7个百分点,对美国由下降8.1%转为增长2.1%,对东盟加快7.7个百分点。出口增长的加快,对促进经济增长的回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3月份货物出口的下降,虽然有上年同期高基数的因素,但也充分说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未来出口的走向还有待观察。

  (四)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出现回升。1-2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6.7%,比上年全年增长5.4%加快1.3个百分点,延续了上年下半年以来增速持续回升的趋势。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这是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3%情况下实现的增速回升,凸显出积极财政政策的特征。

  (五)货币政策,准备金率和利率继续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大幅下调,今年2月5日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大约为7.0%,在上年两次合计下调0.5个百分点基础上,一次性又下调了0.5个百分点,向市场释放了更多的流动性。同时,市场利率也不断下调,目前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45%,比上年年初的3.65%下调了0.2个百分点,维持了上年下半年的水平,有效地降低了融资成本。

 

  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趋势仍需进

  一步巩固,困难和挑战仍还不少

  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回升向好,也出现了不少的积极因素,为全年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显示出经济运行的活力和动力改善不够明显,回升向好的趋势仍需要进一步巩固。

  (一)服务业恢复得不够理想。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比上年四季度回落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长的放慢不仅影响GDP的增长,而且还对就业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0%,而且随着人均GDP的提高,这一影响还会不断加大。特别更需要关注的是,服务业投资也出现了放慢的趋势,直接会影响到服务业增长的基础和后劲。

  (二)消费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比上年全年增长7.2%回落2.5个百分点,比上年12月增长7.4%回落2.7个百分点,当前的消费需求仍显不足,消费仍在修复。消费需求不足尽管为多种因素所影响,但主要还是受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制约,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仅比上年全年增长6.1%加快0.1个百分点。

  (三)民间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增长偏慢。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虽然扭转了上年全年下降0.4%的走势,但延续了低速增长的态势,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增速是在上年同期增长0.6%的较低基数上的低速增长,反映出民营经济动力活力仍较偏弱。同时,一季度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0.8%,虽然由上年全年下降0.4%转为增长,但仍保持较低的增速,这直接会影响到未来服务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增速,202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6%,服务业增长的放慢对经济增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对就业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2022年每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解决就业人员538人,每亿元工业增加值解决就业人员445人。

  (四)宏观政策总量上仍显偏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虽然比上年全年有所加快,与上年同期大体相当,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合计(政府支出)增长却较偏慢,1-2月份同比增长2.7%,这一速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政府支出在总量上与经济增长的需要还是显得偏紧。货币供应量增速延续了上年放慢的趋势,3月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8.3%,比上年年底增长9.7%低1.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增长12.6%低4.3个百分点,货币政策在总量上存在偏紧的倾向。宏观政策总量的偏紧影响着微观主体的活力和动力。

  (五)体制机制存在不少堵点卡点。在扩大消费方面,存在对一些商品和服务消费的限制,一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仍在对汽车、住房购买采取限制性措施;存在居民消费所需时间难以保障的问题,特别是法定休假制度难以落实;在促进投资方面,公共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存在向社会开放度不高,投资的市场调节作用发挥得不充分;在壮大民营经济方面,民营经济参与基础设施、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还存在显性和隐性壁垒,民营经济在融资、土地等要素方面,还存在不能享受公平待遇的问题;在推进城镇化方面,存在户籍管理制度的制约;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分配格局固化的问题。

 

  对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

  经济总体将保持基本平稳的运行态势

  根据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可能将要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还考虑到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上年基数的因素,对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初步预测。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经济运行走势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速和价格涨幅,把握住了经济增速和价格涨幅也就把握住了经济运行的总体走势,因此,预测重点对经济增速和价格涨幅的预测。初步预测显示,二季度GDP增速将会稳中略降,价格涨幅将会略有扩大,经济总体将保持基本平稳的运行态势。

  (一)GDP增速将会稳中略降。从Consensus Forecasting预测数据看,二季度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将会有快有慢,美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2.8%,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欧元区同比增长0.2%,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日本同比下降0.1%,一季度为增长0.3%,总起来看,保持了基本平稳增长的势头,外部需求总体变化并不明显。政府支出,虽受政府收入增长偏慢的制约,但专项国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将会在二季度逐步发力,形成对需求的有力支撑;货币政策有空间也有可能存在着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这对增加投资和消费将发挥积极作用,也会为增强经营主体活力动力提供宽松的环境。应该说,二季度GDP增速存在着不少的积极因素,但由于上年二季度GDP增长6.3%偏高的基数影响,估计二季度GDP增速将会稳中略降,大体保持在增长5.0%左右。

  (二)价格涨幅将会略有扩大。二季度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在政策的作用下将会出现边际改善,需求将会有所回升,特别是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加上国际市场价格虽然出现减缓的趋势,但仍存在上涨的一些不确定性,并考虑到当前农产品特别是生猪价格又出现了反弹,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存在上涨的动力和基础,但由于部分行业产能的过剩,需求也只是边际改善,总体需求不足仍还比较突出,又形成对价格上涨的制约,估计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左右。

  主要经济指标预测结果显示,二季度国民经济总体运行仍保持基本平稳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虽然有些变动,但变动并不大。经济的平稳运行说明经济上行的拉力和下行的拉力仍处在胶着状态,需要实施更大力度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大经济上拉的力量,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回升向好。

 

  宏观调控政策有进一步加大的必要,

  要在总量政策和货币政策上发力

  今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的实际结果和对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结果表明,上半年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但各项主要指标同时也显示,经济是在低于潜在经济增速下的平稳运行,经济仍存在上行的潜能,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要多在总量上发力。结构政策和总量政策对促进经济上行均承担着重要作用,但两者侧重点会有所不同,影响的效果也会不一样。结构政策更多的是侧重于制约经济增长的短板、需要重点支持的领域等,其对整体经济的效果是由点到面逐步显现的。总量政策更多的是侧重于对各微观主体、各经济环节、各经济领域的全面发力,其对整体经济的效果是通过市场向各微观主体、各经济环节、各经济领域传导而体现。从目前经济运行情况看,要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回升,关键的是要激活各微观主体,疏通各经济环节,提振各经济领域,宏观调控需要在总量上多下些功夫、多花些力气。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要多在货币政策上想办法。在总量政策上,财政政策已比较明确,财政预算报告显示,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预算赤字率拟按3%安排,与上年持平;新增地方专项债3.9万亿元,新增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总量上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空间可能要落在货币政策上,实际上货币政策也是有空间的,在量上和价上都存在调控的余地。针对今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速的放慢以及价格仍继续走低的情况,要采取必要措施如降低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以加大货币供应量的供应,保持略微宽松的流动性;同时也可考虑下调利率水平,降低微观主体经济活动成本,激发投资和消费的活力和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积极谋划,

  眼下亟待对制约束缚经济回升的

  体制机制先行进行改革

  中央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强调,中国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面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因素,面对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面对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困难挑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而且也为促进经济的回升向好提供新的力量和能量。当前应考虑对制约束缚经济回升的体制机制先行进行改革。

  要按照市场化改革的要求逐步取消一些限制性管制。要逐步取消一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对居民购房、购车的限制性规定,释放居民消费的潜能;要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加快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推动人口乃至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

  要按照法治化改革的要求推进市场经营主体的公平公正经营。要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重点是要围绕着调动民营经济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方面的改革;要围绕着盘活农村资产,推动农村宅基地、土地转让、农业规模生产等方面的改革。

  要按照扩大消费的要求推动释放消费潜能的改革。要结合新一轮财税改革,着力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重,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特别是在经济增长偏慢的形势下,提高居民收入比重显得特别重要而关键;要严格落实法定年休假制度,提高法律的严肃性,确保居民有足够的时间消费,必要时也可考虑做出上半年增加长假的制度性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