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热点专题 > 改革热度指数 > 指数动态

如何开展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评估工作 ——基于改革热度指数的探索

时间:2021-07-24 01:04
如何开展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评估工作
——基于改革热度指数的探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实践中改革落实不到位,甚至变样、走形、打折扣的问题并不罕见,如何处理好改革“最后一公里”,突破“中梗阻”问题,事关改革成败。正是立足这种背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改革热度指数”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力图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对全国的改革推进和落实情况进行评估,通过网络信息对改革进行状态描述和对比分析,推进改革取得成效。
       一、开展改革热度指数研究的意义
       课题组提出通过网络采集信息进行改革评估的设想,并由此发展为中国改革热度指数,意在从一个侧面摸清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情况,有效激励推进各地改革,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所谓改革热度是指由政府宣传、社会参与、社会反响、社会评价4个方面的有关改革的网络信息构成的一种状态描述,反应改革舆论的活跃程度和对改革的态度评价。中国改革热度指数通过宣传度、参与度、反响度、获得感(简称“三度一感”)指标体系,对全国343个地级市的改革推进和落实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中国改革热度指数采集网络信息作为评估信息,因此,其信息是对改革落实情况的映射,不是描述和评估一个“完整的”改革,而是通过网络信息对改革进行状态描述。所以,课题组没有称之为中国改革指数,而是称作中国改革热度指数。
       1.改革热度指数是反映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
       改革热度指数立足公共政策评估的理论和实践,虽然并非是对改革的全面、精准评估,但是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改革任务的传播情况、组织实施情况、公众反响情况和支持情况,是反映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相比较全国层面的社会调查需要样本量大、成本高、时间周期长的问题,大数据的评估具有快速、动态的优势,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改革推进和落实情况,让全国层面的改革落实评估成为可能。
       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特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六大领域政策的宣传情况,是否积极吸纳公众的参与,改革的社会反响如何,公众的满意度如何。通过对改革方案、改革推进和改革成效的数据搜集和分析,能够实现对改革信息的数量、情绪、地域和维度的区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情况。
       2.以改革热度排行榜持续激励各地推进改革工作
       改革热度指数有利于展示改革成绩。改革热度指数能够展示改革取得的成绩,总结改革经验,激励那些改革方案制定科学、改革推进机制顺畅、改革成效显著的地方或部门。特别是通过排名等方式,展示哪些改革、哪些地区、哪些项目获得较好的执行,有关的经验是什么,这对于其他类型的改革、其他地区的改革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经验借鉴,通过这种横向的和纵向的比较,能够展示改革成效。对改革不积极、落实不到位的地方或者部门则形成一定的压力,由此“倒逼”改革不断推进。
       同时,通过网络情绪、网络舆情等大数据,能够“诊断”改革的问题所在,乃至形成重大改革的“中梗阻”问题库,能够对改革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有利于改革的深入推进。英国政府就曾组织开展基于社交媒体的政策效果预测研究,通过在一系列社交平台中系统地抓取数据,针对即将推出的政策变动在社交媒体中的反应进行预测性分析。这些数据能够帮助政府机构理解他们的政策和服务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情况,并且作出针对性调整。
       3.可以营造政府推动改革、社会参与改革的良性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原先被视为部分群体或者精英话语的改革探讨,已经可以进入“寻常百姓家”,公众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更好地关注改革、讨论改革,而且合理的改革意见和建议能够通过政策征求公众意见的方式,被纳入改革政策执行和完善之中。由于公众的群体分化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除了普惠性的改革外,很多改革可能存在“有人受益、有人受损”的情况,特别是对一些既得利益者,可能存在阻碍改革的情况,而且这一群体更有话语优势。如果改革话语由他们掌控,那么改革只能是在原有的框架内小修小补,难以提升社会公平。
       而且就现实情况而言,即便意图良好的改革也有可能遭致失败。因此,通过改革热度排行榜,营造一种关注改革、讨论改革的氛围,防止改革话语被少部分人掌控,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表达改革诉求,让更多人的意见能够通过大数据的技术和理念纳入改革政策的执行和完善之中。一些专家也强调:任何改革方案或政策,均应置于一种被理性质疑、甚至批评的情境中。学习倾听来自基层、社区、民众、媒体和专家的声音,对于赢得支持十分重要,对于改革政策的完善和顺利落实也意义重大。
       4.探索应用大数据实现改革理念和方法上的创新
       传统的社会调查方法,能够对改革进行较为精准的评估,但是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利益关联、角色扮演、评估成本高等难题,并且耗时较长,由于精准评估中各地的指标很难统一,所以想对各地的改革落实情况进行对比,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借助大数据趋势化、样本数据精确化的优势,通过网络情绪数据、网络舆情数据,能够对改革方案、改革推进、改革效果进行动态监测、精准定位,从而实现对改革全过程评估,并为深入推进改革提供针对性咨询建议。
       特别是远期来看,如果政府系统并行数据、公众行为数据都能够纳入改革评估之中,那么对改革评估的精准度必然进一步提升,对改革政策的目标群体、执行群体都能够实现更为精确的区分,对单项改革、地区落实情况、公众满意度的提升等都能够有更为详细、及时的测量,对于评估改革、推进改革而言,将会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二、改革热度评估的原则
       1.全面性。全面性是指评估的内容要整体反映改革热度的各个构成要素,需要全面、系统反映改革政策的落实情况,而不是侧重于某个领域的改革,或者某项具体政策的改革。如果缺乏重要的评估指标,那么就会影响改革的全面性。当然,改革任务千千万,是涉及诸多任务的复杂工作,要设计出面面俱到的指标来描述政府改革工作也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在全面性原则指导下抓住主要因素、注重代表性。
       2.科学性。科学性原则是指改革评估应该遵循科学精神,注重指标设计、权重分配、大数据采集各个环节遵循科学精神。一项评估是否科学,和评估的指标、程序、方法是否科学高度相关。具体而言,指标体系应该反映改革政策的特征;改革评估的指标要概念清晰,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对改革政策的测量要科学。
       3.独立性。所谓独立性,就是强调评估从隶属关系、资金来源、利益关系等多方面,不存在影响评估结果客观公正的因素。在评估中,独立性是一种保证评估活动诚实客观、评估结果合理可靠,且个人在执行评估时应该具有怀疑精神、提出观点时不受他人影响的能力。因此,对于改革评估而言,独立性是重要原则,通过独立性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公正。
       4.公开性。评估内容、评估过程、评估结果都向社会公开,便于同行检验其科学性,便于被评估单位获得评估信息,以发现问题所在,提升其改革实施效果。
       三、中国改革热度指数概念界定
       改革评估本质上是公共政策评估,而公共政策评估是随着政策实践与政策理论研究的发展而产生的,是政策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自1951年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政策科学”的概念以来,世界各国学术界、政界对政策研究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政策研究的范畴也从决策前的政策分析逐渐扩展到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等各个环节。特别是随着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的干预和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逐步认识到政策评估的重要性。
       按照公共政策理论关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效果”的过程分析模式。基于政策制定的评估是政策评估的重要一环,通常而言,基于政策制定的评估涉及到政策的合理性、协调性、可行性,对政策目标的设置是否合理,政策内容、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情况,政策内容的可行性和政策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中国改革热度指数主要是针对改革落实情况的评估,所以就省去了政策制定环节的评估,直接针对政策执行和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特别是基于大数据意义上的评估,政策制定阶段的数据在网络上搜集与政策固然有参考意义,但是相比较全国各地市的排名而言,从整体上省去政策制定评估,也是确保各个地市评估公平的内容。
       因此,要评估改革落实情况,需要在考虑政策执行和落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网络数据中改革评估信息的可获得性。课题组将政策执行和落实过程中的政府宣传、社会参与、社会反响、社会评价,作为改革评估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宣传度、参与度、反响度和获得感的指标体系,即“三度一感”评价指标。改革热度由政府宣传、社会参与、社会反响、社会评价4个方面的有关改革的网络信息构成的一种状态描述,反映改革舆论的活跃程度和对改革的态度评价。改革热度值是基于“三度一感”指标获取的网络信息,经过模型建构后的评估数据,包括全国、地级市的综合热度值,分地区的领域热度值,分地区的维度(“三度一感”)热度值。
       具体“三度一感”指标分别为:
       1.宣传度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公共政策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只有坚持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才能保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并促进政策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促进政策得到顺利、有效的贯彻执行。大众传媒作为第四种权力,对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公共性、有效性影响重大,公众依赖大众传媒“平台”讨论、参与公共事务。相比较传统的大众传媒宣传模式,互联网大数据阶段的大众传媒突破了单项宣传模式,而是在互动中营造氛围、影响舆论,特别是对于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议程设置、方案规划等作用增强,并贯穿于政策全过程。大众传媒从政策问题关注到政策执行、政策绩效评估、政策监督等环节,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为公共政策的一种,全面深化改革政策的执行、落实,离不开公众的参与讨论、诉求表达和监督等。首先,改革宣传是改革政策执行过程的起始环节和一项重要的功能活动。要使改革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解决对改革政策的认识问题。对改革政策的意图、内容和实施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够促进改革的有效落实,这就需要有效的改革宣传。其次,改革宣传,既是对改革意图、内涵的阐释和细化,也是建构改革工作共识的过程,更是改革落实的重要环节。各项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如何,不同地区、不同领域或许有所差别。但是总体上对全面深化改革年度任务进行宣传,应该是各地区共同的选择。关于改革政策的细化、改革政策的实施、改革政策的督查落实等,都会在改革宣传力度方面有所体现。
       2.参与度
       公众参与政策评估。一方面,公众是公共政策的受众,是公共政策的消费者。另一方面,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要求政府提供公共政策必须要最大限度满足公众的需求,公众的体验能够为公共政策效果提供直接经验。因此,公众参与是公共政策评估重要内容。
就改革政策评估而言,公众是各项改革直接作用的对象,改革工作能否产生良好的效果,除了取决于改革政策的质量、改革执行的力度以外,还取决于作为改革客体的公众的参与程度。公众参与包括政府自上而下主动邀请公众的参与,也包括政府对公众自下而上发起的参与进行积极的接纳。对于政府而言,无论是从政策合法性来源,还是政策的实施乃至政策评价,都要为公众参与提供机会和途径。
       如何在党和政府大力推动改革落实的同时,积极发动公众有效参与,始终是改革的一个重大策略问题。一方面,在政府落实改革的过程中,公众的参与有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扩大改革政策的权力基础和政策资源的提取范围,增强改革政策的整合能力;另一方面,公民参与改革,有利于政府及时和充分有效地了解公众的利益诉求,增加公民对改革执行内容的认知和支持,提高对政府的信任感,进而积极推动改革落到实处,提高改革的成效。
       3.反响度
       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众评价是公众利益诉求的表达,在体验到公共政策执行效果后的评价也更具针对性,这种公众评价对政策制定者而言是搜集公众诉求的最佳方式。而且,公共政策的出台,也需要政府与公众之间良性互动,比如政策的解释、政策执行意见的征集,对于缓解公众舆论压力、保障公众知情权、提升政府公信力都有积极的作用,从而保障公共政策的有效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不再被认为是虚拟的,也不仅仅是现实社会的延伸,而是已经与现实社会高度融合。公众对改革的关注、参与和讨论,也必然在网络上留下诸多的痕迹和记录。虽然由于信息鸿沟的存在,并非所有关心改革的群体都能够使用网络关注改革、参与改革,但是网络业已成为公众表达改革意见和建议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社会情绪的重要方式。
       一方面,网络是公众表达改革意见、建议的重要方式。对于一项改革政策而言,无论是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还是间接利益相关者,公众的参与和意见表达,都十分重要。公众参与不仅是改革政策合法性的需要,也是表达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方式。改革政策的执行,需要公众的知晓和意见表达,公众了解改革、讨论改革,是改革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的前提。只有公众的积极参与,才能对改革政策的执行进行广泛的社会监督,这也是促进政策执行到位、监督改革落实到位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公众参与也是公众对于改革情绪的折射。一项改革政策,公众参与的程度、意见表达的情况、建议的主要内容等,都能够折射公众对于改革政策的态度。适度、有序、有效的公众参与,也是改革政策执行信息反馈完整性和科学性的需要,有助于改革政策执行的调节,特别是一些在执行环节中暴露的问题,通过公众的反馈,能够及时调整从而阻止问题的恶化,维护公共政策的权威性。而且,从整体上对于公众参与的研究,也能够对于改革政策进行完善。
       4.获得感
       获得感是对公共政策的满意度评价,主要是针对公共政策实施效果和效果的评价,评价政策对象和公众对公共政策产生的影响、结果的感受,包括社会综合体验和个体体验。具体来说,公共政策的满意度评价包括公共政策的实施对政策对象相关环境的影响。公众对公共政策的满意度调查源于两个方面的体验,社会体验和个人体验。社会体验是公众对公共政策实施后带来周边环境变化的感受,个人体验主要是公共政策实施给个体自身带来的影响。就社会体验而言,比如公共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就个人体验而言,比如公共政策实施后对个人环境的变化,个人经济效益的变化等。如果公共政策能够让政策对象满意,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公众积极社会反响,那么这种公共政策成效就是显著的。将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准,是一种结果导向的指标。可以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改革的目标,也是改革成果的集中体现,更是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群众的获得感以群众的期盼为基础,是一种基于诉求的满足,只有朝着群众期待的改革方向、满足群众改革诉求,才能带来并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同时,获得感是以人民群众受益为核心,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群众有收获、得实惠分不开的。如果缺少物质保障,空谈改革获得感,不仅违背改革初衷,也必然难以持久。此外,获得感的提升,和安全感、幸福感也是分不开的,获得感能够夯实安全感,也和幸福感相辅相成。只有安全感的增强,幸福感的提升,获得感才能真正提升。
       四、改革热度指数的指标体系与数据处理
       (一)指标体系

       中国改革热度指数的指标体系由4个指标(“三度一感”)构成,即宣传度、参与度、反响度、获得感。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如何开展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评估工作 ——基于改革热度指数的探索

       本评估方案涉及到2个权重系数。“三度一感”维度系数,即宣传度、参与度、反响度、获得感的权重用德尔菲法确定,课题组邀请30位专家进行了两轮德尔菲法打分,最终确定宣传度、参与度、反响度、获得感的权重比例为20%:20%:30%:30%。信源系数是经过课题组研究人员打分,最终确定地方媒体(包括地方党报、综合新闻网、政务网站)、中央媒体、微信公众号的权重比例为65%:25%:10%。信源系数用于宣传度数据的结构化。
       (二)数据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研究什么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举措、释放什么信号,是人们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对做好未来5年乃至10年工作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了关于改革的部署,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不仅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而且要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具体落实情况,可以通过大数据搜索的方式,以“三度一感”指标体系进行评估。
       就改革政策内容而言,课题组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依据,通过关键词分解的方式,将政策要求分解为关键词,通过网络大数据搜集的方式,来确定相关改革政策的传播、反响、评价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三度一感”的指标体系来评估改革推进和落实情况。
       1.宣传度的信源确定与计算
       通过梳理各个城市的大数据资源,能够公开获得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媒体,目前我国的传统媒体形式主要有:报纸、期刊、电视、图书、广播等,新媒体包括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从理论上将,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的改革政策宣传,都是改革推进、改革落实的方式。
       考虑到对各地市的改革热度进行排名,所以数据来源的公平性尤为重要。同样的政策宣传,上海、保定、鸡西、玉树等城市的媒体资源是不一样的,人口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对应的网络大数据数量也不一样。因此,一方面要考虑到各个城市的媒体资源的共同性,比如中央媒体、行业类媒体、省级媒体相对丰富,地市的媒体数量较少。另一方面,还有考虑到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在摸底各个城市媒体的基础上,要测量改革宣传情况,需要寻找各个城市共同的媒体作为数据来源。经过与课题组有关专家讨论,并咨询相关大数据、评估专家,考虑以各个地市的党报、新闻网站、政务网站作为宣传度数据来源之一,中央媒体、中央新闻网站、部委网站和微信的改革宣传信息中是共同的信息源,筛选出城市信息中改革宣传信息的比例。
       2.参与度的信源确定与计算
       参与度是反映政府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即是否主动发起或者接纳公众参与。结合前述宣传度信源的确定方式,依赖于宣传度,具体而言:地市参与度就是政府改革宣传信息中发动公众参与的信息比例。在操作化方面, 就是从城市的党报、政府网、新闻网,以及中央媒体、中央新闻网站、部委网站和微信的改革宣传信息中,筛选出城市宣传信息中的改革参与信息比例。
       3.反响度的信源确定与计算
       反响度反映公众是否主动关注、讨论改革的情况,也是对政府改革宣传效果的一种反映。公众基于改革政策的反响度很多,无论是新闻评论,还是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乃至在发展迅猛的短视频中,都有公众对改革政策的反响与评论。为了操作的便利与统一,也兼顾和宣传度、参与度的信源差异,这里选取新浪微博、天涯论坛、百度贴吧作为信源,通过大数据的方式搜集改革信息占全部信息的比例,从而确定改革反响度的数值。
       4.获得感的信源确定与计算
       获得感是反映公众对改革总体是否满意、是否支持的比例。获得感延续反响度的信源确定,即以新浪微博、百度贴吧、天涯论坛作为信源。具体界定方式是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对城市反响度的信息进行情绪分类,区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以正面情绪比例来确定获得感的数值。
       (三)城市、关键词确定
       1.城市确定。由于改革大数据改革评估的结果即改革热度值排名是面向各城市,因此依照我国相关规定确定城市数。根据民政部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一共有343个(含州、盟、地区,不含港澳台),大数据视野下的改革评估就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石家庄等343个城市为基础,进行改革热度的计算。对于城市的信息而言,依然通过城市关键词来界定。比如石家庄反响度信息量,通过石家庄关键词在新浪微博、百度贴吧、天涯论坛中的信息量作为城市信息总量。
       2.关键词确定
       ①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评估内容;
       ②将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党建、社会六大领域每项改革都提炼出一系列关键词,称为改革关键词,比如“简化税率”“理顺事权关系”等。
       ③在确定参与度时,先选择一组代表公众参与的关键词,称为参与关键词,如“公众参与”“听证会”等。
       ④判定获得感时,借鉴网络舆情的做法,形成一组反映网民对改革情绪的关键词,称为情绪关键词,如“赞同”“同意”“认同”“赞成”等;
       ⑤具体网络信息采集时,采用的是合作方北京海量大数据技术公司所使用的云数据平台和判定图。该云数据平台涵盖新闻、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电商、百科等多种类型的信源240万个,数据库具有6000余台服务器集群。
       (四)改革热度数据处理与计算过程
       1.宣传度,是通过大数据搜集方式,得出某市党报、政府网、新闻网中改革信息占全部信息的比例,中央媒体中某市改革信息和中央媒体全部信息的比例,微信公众号中某市改革信息占全部信息的比例,其中分子分母分别取自然对数,然后按照65%:25%:10%的信源系数加权后,得出宣传度的数值;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之所以对分子分母取自然对数,目的是让数据更为平滑,但是不会改变数据趋势。在其他三个指标的计算中,同样采取了分子分母分别取自然对数的操作。
       2.参与度,是某市党报、政府网、新闻网,以及中央媒体、中央新闻单位、部委网站和微信信源的改革宣传信息中,改革参与信息的比例,分子分母分别取自然对数,得出参与度的数值;
       3.反响度,是某市关键词的微博、论坛、贴吧数据中,改革信息的比例,分子分母分别取自然对数,得出反响度数值。
       4.获得感,是在能够实现情绪区分(正面和负面)的反响度数据中,正面情绪所占的比例即为获得感的数值。
       五、改革热度指数评估结果
       (一)五个季度改革评估结果

       1.中国改革热度指数。课题组以参与评估的地市平均得分作为中国改革热度指数。如此一来,通过对343个城市的综合热度值求取平均值。基于数据模型测算出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改革热度指数为:71.21。根据同一数据模型得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改革热度指数为71.07,2017年第四季度为73.52,2017年第三季度为74.19,2017年第二季度为72.31。
       2.省会城市、分地区、分领域改革热度指数
       就省会城市而言,2018年第二季度改革热度指数为76.30,2018年第一季度为76.75,2017年第四季度为77.83,2017年第三季度为78.35,2017年第二季度为77.43。从省会城市的改革热度指数可以看出,省会城市改革热度指数整体上都高于全国改革热度指数。
       就地域而言,五个季度的改革热度指数呈现出地域特征,改革热度值中,东部>中部>东北>西部。2018年第二季度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改革热度指数分别为74.10,71.83,70.80,68.97;2018年第一季度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的改革热度指数分别为73.12,72.96,70.89,69.01;2017年第四季度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的改革热度指数分别为76.03,74.71,73.47,72.59。2017年第三季度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的改革热度指数分别为75.83,74.23,73.73,73.17;2017年第二季度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的改革热度指数分别为75.09,72.61,72.51,70.1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如何开展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评估工作 ——基于改革热度指数的探索

       从分领域来看,五个季度的改革热度指数中,经济领域改革热度指数一直处于高位,社会领域次之,党建、生态、政治领域呈现一定的交叉,文化领域的改革热度指数一直低位运行。2018年第二季度经济、社会、党建、生态、政治、文化领域改革热度指数分别为79.18,75.16,68.51,72.67,69.14,62.60;2018年第一季度经济、社会、党建、生态、政治、文化领域改革热度指数分别为79.71,74.69,68.87,70.28,70.44,61.80。2017年第四季度经济、社会、党建、生态、政治、文化领域改革热度指数分别为80.60,76.61,73.07,73.86,71.92,64.07;2017年第三季度经济、社会、党建、生态、政治、文化领域改革热度指数分别为81.29,77.81,72.01,74.16,72.97,66.88;2017年第二季度经济、社会、党建、生态、政治、文化领域改革热度指数分别为80.60,76.40,68.11,72.13,71.11,65.49。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如何开展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评估工作 ——基于改革热度指数的探索

       课题组通过对上述五个季度的改革热度指数进行分析发现,数据一致性较高,改革热度指数总体上较为稳定。课题组将五个季度GDP前50城市的改革热度指数进行一致性检验,发现9对数据中有6对数据的一致性检验具有显著性,说明改革热度指数总体上具有稳定性
       (二)2018第二季度评估结果
       1.分省排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如何开展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评估工作 ——基于改革热度指数的探索

       2.省会城市排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如何开展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评估工作 ——基于改革热度指数的探索

       3.GDP前50城市排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如何开展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评估工作 ——基于改革热度指数的探索

       六、改革热度指数研究的思考与建议
       政策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落实,对于改革政策而言,落实工作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落实的重要性,在2018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再次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多抓落实、见成效。每项工作都要定责追责到人。”改革政策的有效落实,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意义重大。通过改革评估来发现改革落实情况,激励改革推进好的地方,督促改革落实不到位的地方,促进先进改革经验的推广,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热度指数,通过大数据的搜集方式,将改革政策的宣传、反响、社会评价进行收集,通过结果展示各地推进改革情况和改革落实成效。过去五个季度的评估结果说明改革热度指数总体上具有稳定性。
       以昆明为例,2018年第二季度昆明改革热度指数为79.19,在云南省16个城市中排名1,在西部地区131个城市中排名4,在全国343个城市中排名7。在六大领域中,昆明经济、社会领域得分较高,文化、党建领域得分较低。在指标体系中,昆明反响度得分偏低、获得感得分较高。通过评估结果,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领域的宣传度、参与度、反响度和获得感,能够从方向上明确改革政策落实过程中的成绩,发现改革推进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步改革推进和改革成效指明方向。
       从改革评估的结果而言,各地推进改革评估需要抛弃唯GDP论英雄的老套路,也要避免落实某一单项领域的陷阱,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生态全面方面考虑,对全部改革政策进行统筹推进,确保改革取得成效。在评估改革成效的过程中,要注重公众参与和大数据理念的引入,让公众的反响、评价得到尊重,成为评估改革和推进改革的重要方式。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改革热度指数”课题组 执笔人:冯楚军 南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