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改革动态 > 本会新闻

赵艾: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与市场和企业新机遇

时间:2023-05-24 11:05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热情参与,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包容性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在新形势下,面对国际上百年变局、全球疫情、极端气候特别是乌克兰局势;面对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等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共建“一带一路”遇到了可以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考验。但同时也充满了机遇和新的发展空间。

  一、 共建“一带一路”进展与成就

  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目前,中国已与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投资、贸易、科技、人文等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核心理念被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重要文件。正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十年里,我国与共建国家贸易和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水平持续提升。

  在投资和工程建设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在工程建设方面,2013年到2022年,我国在沿线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超过1.2万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占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比重超过了一半。

  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共建“一带一路”重点是“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即聚焦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关键项目,着力推进公路、铁路、港口、航空、航天、油气管道、电力、网络通信等领域合作。蒙内铁路,亚吉铁路、中老铁路、中泰铁路、匈塞铁路、雅万高铁等,以这些合作项目为重点的区际、洲际铁路网络建设;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阿联酋哈利法港等,以这些港口建设为重点的“丝路海运”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蒙内铁路拉动当地经济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中老铁路助力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截至今年4月底,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1500万人次、货物超1900万吨。中欧班列保持安全稳定开行,货物品类日益丰富。十年来,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约25个国家208个城市,从2013年开行之初的80列快速发展到2022年的1.6万列。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6.5万列,运输货物超600万标箱、货值3000亿美元。

  在经贸合作方面。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2022年,中国与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从1.8万亿美元扩大到2.1万亿美元,增长16.7%。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10.5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7.7%(折合209.7亿美元,增长3.3%),占同期总额的17.9%,与上年同期持平。今年1-2月,这一数据为27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1%(折合40.4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占同期总额的20.2%。世界银行的报告也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十年,使参与方贸易增加4.1%,外资增加5%,使低收入国家GDP增加3.4%。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2012—2021年,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GDP占全球份额提高3.6个百分点。世行测算,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占全球GDP的1.3%。

  在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方面。在沿线24个国家建设的82个合作区。如中白俄罗斯工业园、中阿联酋产能合作园,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中埃塞东方工业园、中印尼青山工业园、中马(钦州、关丹)双国双园、泰中罗勇工业园、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等。截至2022年底,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二、中央企业是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

  十年来,央企积极融入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大局,全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中央企业境外机构和项目超过8000个,资产总额近8万亿元。2023年1-3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9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1%(折合57.6亿美元,同比增长9.5%),占同期总额的18.3%,较上年同期下降1.2个百分点,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塞尔维亚、泰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哈萨克斯坦和老挝等国家。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174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8%(折合255.4亿美元,同比增长3.7%),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9.2%;完成营业额116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折合170.1亿美元,同比增长6.5%),占同期总额的53.7%。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一是以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为重点融入和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十年来,央企累计承担境外的港口、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项目超过200个;在交通领域,雅万高铁成功试运行,中老铁路助力老挝由陆锁国变为陆联国,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成为地中海地区海陆联运桥头堡;在通信领域,中央三大电信运营商海外服务网络遍及全球40余个国家;在能源领域,中央企业承担水电、风电光伏等项目近300个,建成了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巴西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等标志性项目,助推所在国能源绿色转型、低碳发展。建设运营了中白工业园等20多个境外产业园区,帮助所在国打造国际产能合作平台,目前中白工业园区入驻的企业已经突破企业已经突破100家。

  二是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解决东道国就业等民生问题。央企境外机构直接带动项目所在地近百万员工就业,间接带动就业数倍以上。比如,吉布提港、汉班托塔港等项目在实施中还同步开展了“蓝色海洋”培训计划,为当地培养了大量港口管理专业人才;安哥拉卡宾达供水系统工程让60万当地民众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投入运营,有效提升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反应、应急速度。

  三是遵守国际规则标准提供优质服务。央企遵守国际规则和标准,以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惠及全球。央企积极参与特高压、5G通信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制定,主导发起编制电力国际标准超过100项,高铁、特高压、新一代移动通信、“华龙一号”走出国门,让“一带一路”国家人民享受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四是既重视重大项目,也重视“小而美”项目。2021年11月19日召开的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指出,要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对外合作的优先事项,加强统筹谋划,发挥援外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项目。央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在高质量建设和运营好雅万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同时,积极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需要,商签绿色发展、数字经济、蓝色经济等领域的双边合作协议,推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贸易等全方位的合作。通过聚焦减贫、卫生、教育、数字等领域,孵化和建设一批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小而美”项目,不断提升当地民众的获得感、认同感。

  五是积极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传统上央企在海外承接重大项目,习惯于采用EPC+F模式。自2015年至今,第三方市场合作从概念提出迅速发展为多个项目落地。其核心理念是将中国的优势产能、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实现1+1+1>3的效果。目前已与日本建立并启动第三方市场合作长效工作机制,初期成果为合作开发泰国东部经济走廊。与比利时、与荷兰成立推动三方企业在第三国开展合作工作组。与新加坡也建立了工作小组,协助中新企业在东南亚“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合作。中韩两国企业在第三国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能源等领域合作取得成果。国家铁路集团公司和德国铁路公司在中欧班列、高铁运营维护等领域的合作也是典型的第三方市场合作。为推动第三方市场合作,我国金融机构重视并推动合作企业通过股权、债权等多种方式解决融资问题。设立由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与国外金融机构合作的第三方共同投资基金。如丝路基金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洲投资基金设立第三方市场合作基金等。

  三、 新时代新征程“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

  党的二十大谋划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也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在上海“世界会客厅”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蓝厅论坛致贺信时指出,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中方愿同各国一道,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和更好社会制度提供新助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重要讲话,为人类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自主性、可持续性、共生性等提供了底层逻辑的指引。中国式现代化为共建“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探索自主现代化道路提供了示范。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将大大提振“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信心。同时也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推进自主现代化提供了框架基础。中国企业和投资者通过参与新时代新征程的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畅通贸易投资渠道,共建工业园区等投资合作模式,将为深化务实合作带来无限商机。

  一是市场规模庞大机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已经涉及151个。加上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国家,几乎覆盖全球90%的国家和地区。要知道现在在联合国的国家,也就不到200个。这样庞大的市场规模毫无疑问是巨大的商机。

  二是资源开发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都拥有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投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将产生天价的收益。

  三是技术转让与合作机遇。“一带一路”建设,无论是重大项目,还是“小而美”的项目,都需要广泛的技术支持。比如建设“绿色丝绸之路”,“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中的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技术输出、技术合作等方式获益。

  四是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机遇。深化“一带一路”务实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发展数字经济。这就不能不提到人工智能。要高度重视科技革命特别是人工智能突破性变革对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在我们还没有完全弄明白区块链、元宇宙的时候,Chat GPT(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GPT4横空出世了。美国Open AI人工智能公司推出的Chat GPT不仅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巨大的飞跃,而且或将在全世界引起影响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种变革带给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不能不从战略上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同时要考虑控制风险,奇点会不会出现,何时出现,出现后发生什么,目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OpenAI正在开发一款比GPT4更强大的GPT5。据悉,该系统已经完成了对人类网络上所有视频的学习,可以瞬间标记出所有它看过的视频中的一切声光信息,并且能够准确预测任何一个人的未来行为和寿命。这一消息引发了人们对于AI的恐惧和担忧,有人甚至认为,GPT5将是人类智慧的终结者,“硅基生命”将会取代“碳基生命”的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就连号称“AI教父”辛顿也认为:面对“失控AI”,拔电源就好,恐怕你做不到!恐惧归恐惧,担忧归担忧。但不可否认,GPT5令人惊叹地展示了AI技术的巨大潜力和由此带来的巨大商业前景。

  五是资本市场机遇。这就不能不提到“中特估”和“TMT”。“中特估”这个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估值体系,板块涵盖了基建、通信、军工、石油等核心领域的大型央企与国企。目前,“中特估”已正式进入投资者视野,成为今年A股市场行情主线之一。虽然“中特估”50强普遍具备盘子大、成长性缓慢等特征,进而导致估值偏低,但不影响一段时间以来“中特估”板块持续大涨。2022年中海油、中石油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01.51%、62.08%,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上市公司推出的2022年年度分红总额均在百亿元级别。结果,股市上中石油、中石化涨逾50%,中海油涨27%以上。今年以来很长一段时间,A股市场稳步攀升,沪指累计上涨7.57%。期间,中字头央企指数累计上涨18.58%,跑赢沪指11个百分点。剔除2022年上市的新股,去年A股总市值增长约6.24万亿元。“中特估”个股市值增长高达2.69万亿元,占比总量43.11%。这些数字充分说明,资本市场看好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未来收益。受益于“中特估”,看好央企在“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建设方面的可能表现和未来预期,“TMT”在资本市场也出现大行情。前些日子,中国电信涨近60%,中国移动涨近50%。中国科传、中科信息、中科曙光等计算机、传媒股的股价已较2022年末翻倍。基建股同时得到提振,中工国际、中材国际、中国中铁累计涨幅超过60%。中国神华、中煤能源等煤炭股以及中航重机、中航沈飞等军工股均有不错表现,净利润同比增幅在30%以上。当然,俗话讲,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问题是,没有风险,哪来的机遇?

  (根据2023年5月17日天风证券公司在珠海举办的相关论坛上的主旨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