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聚焦改革 > 领域改革

明年经济这么干!21位权威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大信号

时间:2022-12-21 14:14 来源:经济参考报
  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基调并做出部署,释放出多个重要政策信号。
 
  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本次会议再次强调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调。
 
  与此同时,“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等表述都是新的提法。
 
  这些新提法背后有何深意?释放了什么信号?《经济参考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21位权威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的八大信号。
 
  突出做好“三稳”工作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特别提出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会议敲定了明年经济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和工作重点。”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传旺表示,稳增长是主要目标,要加强重点行业有效投资,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提振市场需求。稳就业是重要基础,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就业扩容提质。稳物价是关键环节,要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确保粮食能源等重要民生产品的保供稳价,确保物价运行在合理区间,更好支撑经济回稳向上。
 
  “在国内外各种不确定性持续存在的背景中,稳就显得特别重要。”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指出,会议科学研判经济形势,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和去年提法一致。与此同时,各具体政策不是单兵作战,要形成合力,就要加强协调配合。这就要求包括宏观政策在内的各项工作聚焦高质量发展,共促高质量发展。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三稳”的提法与国内经济形势变化、政策重心调整有关。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企业预期有所走弱,稳增长紧迫性明显提升。会议将“稳增长”摆在“三稳”首位,通过稳增长实现稳就业。也要注意到防疫政策的持续优化,将扭转偏弱的市场预期,消费需求有望得到释放,但可能会推升通胀压力。未来可能通过保障劳动力供给、稳定资源品价格等方式,稳定物价水平。
 
  加大调控力度
 
  财政货币政策形成合力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是本次会议特别强调的内容,在外需转弱、内需不足的情况下,明年宏观政策将会继续加大逆周期与跨周期调节力度,在保持今年政策力度不减的情况下,可能会出台更有力的需求扩张措施。与此同时,本次会议将政策形成合力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积极的财政政策强调“加力提效”,并“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顺应了当下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目标,这意味着明年仍会保持较大规模的赤字和专项债规模。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表示,“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意味着要统筹发展与安全,要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稳健的货币政策则强调“精准有力”。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下一步阶段货币政策将重点在“精准”和“有力”两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性和有效性。“精准”,就要突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输血”;“有力”,应适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继续向市场发出稳增长、扩内需的明确信号。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
 
  摆在扩内需优先位置
 
  会议指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看来,扩大内需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当前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消费对稳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有利于打造富有韧性和弹性的经济体系,为我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注入稳定持久动能。
 
  “会议特别强调了消费恢复在经济运行转好中的重要作用。”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奂劼说,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水平的不断提高,拉动消费快速回升是推动明年内需回暖和经济稳步恢复的关键。他表示,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对于重新提升预期,缓解消费后顾之忧有较大推动作用。根据会议,房地产相关消费和汽车消费等将会成为拉动明年消费的重要抓手。同时在以政府资本为基础之上,社会资本的有力参与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从全面促进消费、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八个方面作出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撰文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仍大有可为。他指出,我国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潜力巨大,补短板锻长板投资需求旺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将进一步拓宽国内市场空间,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有利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将引领创造更多市场需求。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会议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扩大市场准入”“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要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
 
  “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新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指出,其中有两个亮点值得关注,一是要“积极”推动加入高标准经贸协定,二是“主动”对照国际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
 
  在高凌云看来,这意味着明年我国将着力于创造制度开放红利,打造有利于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制度体系,力争形成开放经济发展新优势,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聂平香提出,2023年我国加大吸引外资更多聚焦两方面:一是推动高水平开放,便利跨国公司进入,包括针对市场准入限制较多的现代服务领域,加大市场准入开放力度,对标国际高标准的规则制度,提高制度型开放水平等;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为跨国公司在华经营创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在更多领域,给予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同等待遇,为外资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认为,市场准入的扩大以及对于外商来华洽谈的重点保障,将促使更多外商把想要开拓中国市场的想法转变成来华考察投资的行动;积极推动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并加快规则、规制等对接,有利于建立更加自由公平开放的环境,也将为要素的流动和优化提供更好的支持,进一步加速中国开放进程。
 
  从制度和法律上落实
 
  “国企民企平等对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重申,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特别提到“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不正确议论,必须亮明态度,毫不含糊”。强调“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这些表述有力回应了外界和舆论关切,有利于稳定和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市场发展信心,将对恢复和焕发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活力起到积极作用。”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称。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表示,当前不少领域的国企“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仍然突出。国企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必须深化改革,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落实并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深化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推进分类核算、分类考核。
 
  中国人民大学国有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瑞明认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表明在国企民企良性竞争秩序构建方面,将转向深层次的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和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清除目前部分领域存在的不同所有制之间的不平等竞争现象,消除不合理的进入壁垒和障碍,使得国企民企能够公平参与竞争,下一步的企业改革和市场改革将迈向新阶段。
 
  发展和安全并举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会议要求,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明确“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同时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等。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付保宗表示,目前我国已形成健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期受多重因素冲击,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流通阻碍增多,一些环节短板和弱项凸显。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需要加强区域间、上下游联动,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关键产品供应保障和协同储备。
 
  “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是制造业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也在其改造升级中释放更多的内需。”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认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不过,当前金融、科技、产业的脱节问题仍然存在,现阶段要以产业为牵引增强金融主动供给,围绕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科技项目攻关,推进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良性循环。
 
  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
 
  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付保宗表示,平台企业是构成经济肌体的细胞单元,平台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公共属性,是引领发展、保障供给、吸纳就业的重要力量。会议的相关部署将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平台企业发展活力,增强市场信心。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监管方面,常态化监管将取代重点集中专项监管,未来监管将以明确的政策红线,来规范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发展,让监管有法可依,让数字企业、平台企业了解政策红线,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发展壮大。
 
  化解风险支持刚需
 
  房地产业“稳”是关键
 
  会议提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短期防风险和推进房地产行业转型两方面进行了阐述。针对短期房地产企业出现债务违约问题,采取国家担保增信的方式,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特别是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恢复行业信用,让这些房企恢复融资能力。允许优质房企上市股权融资,能够改善资产负债表下降的局面,帮助行业恢复良性循环。从长期看,房地产业将转向高质量、低杠杆的新发展模式。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房地产要“稳”,需求端政策或继续优化,特别是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持力度有望加大。房地产市场经历2022年的深度调整后,当前购房者置业情绪、企业端市场信心均尚未扭转,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目标下,提振供需两端市场信心仍是当下解决问题的关键。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2023年政策面将重点引导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带动商品房销量、房地产投资以及土地市场先后企稳回暖。预计下一步政策支持空间依然较大,除了有效落实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后期政策“工具箱”在放宽购房条件、降低首付成数、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
 
  此外,陈文静表示,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今年再次提出“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伴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模式或落脚在住房体系建设、租购并举、盘活存量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