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9月27日举行的“可持续发展论坛2021”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许科敏表示,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这为工信部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并取得积极成效。在论坛“数字技术与新工业革命”环节的主题发言中,许科敏首先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迅猛发展的成绩单。
一是数字产业基础更加坚实。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4G网络。截至今年8月,我国5G基站建成超过100万座,5G终端的连接数接近4.2亿,全球占比分别超过70%和80%;软件业务收入达到5.97万亿元,同比增长20.8%,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
二是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推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全领域的深度应用,全面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100个,连接工业设备数超过7300万台套,工业App突破50万个。
三是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工信部联合相关部门发布《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制定了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国家标准,探索成立了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支持建设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一年多以来,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的热情持续高涨,纷纷通过大力发展区块链、人工智能、网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平台,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界疫情交织叠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复杂,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而深远。
许科敏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数字经济更好赋能实体经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一是加快数字产业的发展。加强关键基础软件、高端芯片等“卡脖子”技术的公关,超前布局量子信息、先进计算、未来网络等前沿领域。推动技术工程化,促进成果产业化,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产业,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根基。
二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统筹抓好智能制造工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赋能行动,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运维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数字化水平,培育数据驱动的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深入实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树立一批应用标杆,形成一批解决方案,建设一批产业集群,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
三是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建立数据资源确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性制度和规范。大力推广数据管理国家标准,提升数据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水平。建立健全数据产业交易和行业自律机制,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要素交易平台建设,充分激发数据要素的价值。
四是营造良好的数字生态。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数据安全保障和个人信息保护,该管的要管住、该放的要放开,有效防范化解新技术、新业态带来的风险隐患。持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G20、金砖等多边、双边合作机制的深入对接,携手各国共同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发展环境,促进全球数字经济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