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改革动态 > 本会新闻

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四大看点值得关注

时间:2021-07-24 01:46

 

第一财经12月7日报道,2021年不仅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因此,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会聚焦当下的热点经济问题,更将致力于推动长远的历史性变革。

 

多位专家学者指出,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有四大看点:

助企纾困政策如何退出、

促消费扩内需如何加码、

财政货币政策如何配合、

重点领域改革将有哪些突破。

 

1.助企纾困政策如何退出

2020年各类超常规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救助与经济纾困政策必将在2021年陆续退出,也就是说,经济反弹的政策支撑力逐步减少。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无论是基于中国经济领先全球的修复进程,还是保持经济政策正常化的治理理念,2021年疫情救助与经济纾困政策的有序退出都是大势所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全球经济金融仍存在众多隐患,疫情退潮的节奏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也认为,如何选择政策退出的时点、退出的步幅、退出的路径以及退出工具的组合,将是2021年宏观经济政策决策的核心,并成为影响经济复苏走势的主要因素之一。

 

2.促消费扩内需如何加码

今年以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态势良好,但“三驾马车”的恢复并不均衡。疫情抑制了消费倾向和消费预期,相对于投资和进出口的恢复速度,消费恢复明显滞后。

业内分析,明年及“十四五”期间促消费政策将继续加码。通过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等措施,积极释放居民消费市场潜力,增强消费需求和动能,使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宋晓梧认为,收入差距过大是制约总需求的重要原因。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稳定居民预期,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消费能力的空间。

 

3.财政货币政策如何配合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优势明显,但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各方面也将继续推动贷款利率和债券利率的下行。这需要央行在保持货币政策以稳为主的基础上,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等主体进行定向的结构性货币政策。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货币政策的总体思路是要坚持“三个不动摇”:

一是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动摇;

二是要坚持精准滴灌性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不动摇;

三是要坚持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决心不动摇。

未来不会出台大的货币和金融政策,既不让市场缺钱,也不让钱溢出来。

财政政策方面,多位专家分析,2021年财政政策不会延续今年的应急、非常态策略,将回归正常化。财政政策积极取向依然保持不变,但力度较今年会有所降低:

不会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

在继续实施好现有的减税降费政策下,不会出台新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新政;

财政赤字率从今年的3.6%以上降至3%左右;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也会低于今年的3.75万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5美元),可能在3万亿元左右。

 

4.重点领域改革将有哪些突破

2021年是“十四五”时期的起步之年。根据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国重点领域改革有望加速深化。

程实表示,在后疫情时代,进一步升级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将是系统性提升居民福利的政策关键。

明年在稳步加大总量性投入的同时,

加快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持续缩小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区域和人群之间的落差,使其成为区域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助推器。

“十四五”期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将以“要素市场化”为着眼点和突破口。

其中,以计划生育为核心的人口政策的调整优化、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国企改革最为值得期待。

其中,经过多轮国企改革的实践积累,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提供了系统的顶层设计。今年9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式实施。业内人士认为,伴随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国资监管改革的牵引作用日益凸显。预计下一步围绕优化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推进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一系列改革将加速布局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