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统一部署全国性重大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办落实。但具体执行机构如何设置、人员如何安排,从中央到地方都还没有落实到位。我们建议,应尽快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从顶层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细化和落地。
一、办公室需要体现中央权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工程,单靠某一个政府部门或者某一个方面的碎片化突围,既得利益者在经历短暂的观望后必然会进行集体阻挠。我们建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设在对全局具有统摄和制衡力、又较少部门利益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办公室主任这一关键性岗位也应由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担任。办公室组成人员,还可以吸收来自包括各民主党派中央、中组部、中宣部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高级官员。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办公室设置,也可以相应遵循这一框架。
二、办公室需要集中各方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六大领域六十项任务,分解到可操作的政策、法规和条例,需要有战略思维、理论功底和经验积累。我们建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办公室应当首先具有调查研究能力,不以一人之智为智,特别要注意团结和运用好高等院校和民间智库人士;要虚心听取各种改革建议,包括进行专题的不可行性研究,择善而从,把改革决策建立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之上,确保改革方向正确,不翻或少翻烧饼。
三、办公室需要超越部门利益。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打破各部门之间的条块分割,突破根深蒂固的部门既得利益。当前,改革的推动者与改革的对象多数情况下是同一类人,他们从容地掌握着操纵局势的话语权。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继续由本身就是改革对象的部门牵头,就会让改革充满争议、分歧甚至严重对立。我们建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办公室应当发挥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办公厅的领导督办作用,统筹多部门联动,直达改革痛处,避免发生部门自身利益受损而阻挠改革的情况。
四、办公室需要建立畅通管道。每个地方的碗里还是要多盛自己的饭。这些年来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打不开局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上很多深层矛盾和实践探索被层层行政体系过滤掉了。在重大问题上,听不到中央声音,各地的探索都战战兢兢,一些好的做法也因此夭折。我们建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办公室应当建立一条畅通的下情上达和上情下达的管道,保证各地在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和创造的新鲜经验,能准确、真实地反馈到中央,便于对改革方案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尽快上升到制度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