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聚焦改革 > 全局改革

改革的重点是要“动存量”

时间:2021-07-24 01:24

消弭矛盾与解决问题的不二途径,唯有不断地深化改革,从增量到存量皆应有所为,且重点是后者。存量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也是新的活力得以释放的关键所在。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天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再谈改革。他在谈及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之后,提出改革是最大动力,也是最大红利,且要注重利用增量带动理顺利益关系。

 

  利用增量带动理顺利益关系,其实就是要通过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在改革必须坚定推进,且需要打“攻坚战”的语境下,以增量带动甚至倒逼存量是一个方法论问题。改革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以增量带动存量的路径,看起来仍然是在艰难改革形势之下的务实选择。

 

  回看30多年来的改革之路,其实就是走了增量改革为先的道路。许多的改革,是在做大增量利益的基础上进行分配。比较而言,增量改革触及的利益关系比存量领域容易理顺。或者说,这就是一条由易而难的路径。

 

  从增量到存量,渐进式改革的好处很明显。渐进式改革较为平滑、不激进,改革过程比较稳健。就阻力而言,由于增量改革触及的利益相对要少,改革阻力自然也会减少。30多年的改革历史已经说明,由易而难的改革方法论总体上是成功的。

 

  改革的阶段性成功,体现在方方面面。成功是历史的事实,不能以改革的不彻底或不到位来否定。当然,由易而难的改革路径,也会产生某些问题。比如,有时候是错过了改革的最好时机,有时则是在各种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中踟蹰不前。改得过慢或改不动,伤害的都是这个国家的整体利益。

 

  当改革的时间表翻到了2014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要“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又该如何理解利用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这里边至少有两层含义:其一,既言“增量带动”,说明仍有增量改革的空间,增量改革还须推进;其二,以增量带动存量,重点是要“动存量”——如果存量领域缺少深入的改革,谈何全面改革呢?

 

  增量改革相对容易,但也不意味着就是容易的改革。增量领域的改革,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遵循公平的改革原则。增量改革要为存量改革作出示范,给出样本,并在此基础上,倒逼存量的相应调整。在今天的改革背景下,中国社会依然需要改革的缓冲度,依然需要将改革与社会的可承受度相结合。改革是改良而非革命,不充分虑及社会的可承受度,也会很麻烦。

 

  与此同时,强调“动存量”,强调进一步理顺利益关系,亦是题中应有之义。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现在该啃“硬骨头”了。啃“硬骨头”的改革,意味着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并存,利益关系庞杂。

 

  存量领域是今天中国社会的矛盾聚集区。啃“硬骨头”的改革,主要是指在存量领域。在这个时候,谈及利用增量带动理顺利益关系,不再是增量优先,存量改革往后拖延——增量的意义不只是从易处入手,而是更具样本性,意在倒逼存量。任何以增量改革为借口来拖延存量领域的改革,都是对时代的不负责任。说到底,全面改革必须拒绝浅尝辄止的改革,而是挠到痛痒处,在所谓的“深水区”里进行制度的革新。

 

  要清醒地看到,今天的中国社会当中,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仍在积累中。存量领域的种种沉疴不去“下药”,有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老问题没得到解决,新的问题又涌现出来。那将是非常糟糕的情形。消弭矛盾与解决问题的不二途径,唯有不断地深化改革,从增量到存量皆应有所为,且重点是后者。存量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也是新的活力得以释放的关键所在。